姜文的邪不压正想表达什么,邪不压正姜文代表的是什么势力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87更新:2023-02-12 09:09:30

大方面讲,邪不压正就是一个简单热血的复仇故事。不复杂。但姜文在里面又埋了两条比较抽象的对比线,这是电影值得解读的地方:

第一条线:彭于晏饰演的少年侠客李天然和姜文饰演的中年政客蓝青峰的对比。后者看起来工于心计,深谋远虑,却一步步把自己推向穷途末路。他想让朱潜龙和根本互相残杀,结果差点让两个人合起来给办了。蓝青峰这个角色是邪不压正最容易让人误解的角色。因为他看起来是那么成熟,那么胸有成竹,而且还是姜文演的。但请注意,蓝青峰不是张麻子,他不是英雄。蓝青峰自以为是古老中国权谋术的继承人,可事实证明了,这些过时的棋术在国难的现实面前就是一个笑话。反过来,李天然看起来有勇无谋,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但最终,是他把蓝青峰穷途末路的棋走活了。他的走法很简单,就是热血,就是复仇。用少年的意气用事完成蓝青峰布局十五年都未完成的大业。而他在蓝青峰一开始的布局里,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所以,讽刺吧?姜文通过这条线想表达的无非是:传统中国老男人厚黑学经济学那一套早已腐朽破败,未来属于天真烂漫的少年。

那个很流行的彭于晏找爸爸梗,我看也是这个意思:少年,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做你的爸爸。世界在等待你去闯出一片天。

第二条线:周韵扮演的女侠关巧红和彭于晏扮演的少侠李天然。姜文拒绝让蓝青峰做李天然的引路人,在他看来,只有女人,才能是少年的拯救者。在关巧红的激励下,李天然偷刀偷印,探蓝府,烧仓库,最后在根本家完成复仇。他从来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消灭内心的恐惧,把一切付之行动。都靠关巧红的教导。在侠隐原著中,关巧红其实是一个偏弱的角色,有点像古代英雄传奇里贤良淑德的女主角,用自己的温柔为英雄提供一个休憩的港湾。而邪不压正的关巧红则是一个亦师亦母亦情人的角色,她带上施剑翘的侠气和独立,在李天然完成到少侠的转变之后飘然远去。姜文说他的电影从来仰视女人,这在关巧红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用我一位师兄的说法:巧红的每次出场,都带着圣洁的光芒。以上。

最后,贴一个得到电影主创史航老师(潘公公扮演者)认证的评论吧(此处有得瑟的表情):

《邪不压正》讲述的归根结底还是成年人的一种梦想:既有国仇家恨,也有浪漫爱情。

李天然:个人英雄主义,是非分明,单枪匹马勇闯龙潭虎穴,机巧权谋全然不顾,满腔热血义海豪情。

蓝青峰:革命英雄主义,胸藏寰宇,心怀大道,合纵连横闪转腾挪智斗各方势力,权衡利弊牺牲取舍谋大计。

两个人物,两种态度,理想主义的光辉照耀全篇。

无论姜文在片中隐藏了多少关于国共、中日的隐喻和揶揄,这也是其个人的些许私心和恶趣味,并不能成为影响全片的关键因素,很多历史小白同我一样,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但同样明白影片就是在讲“邪不压正”,其余的留给考据癖吧。

影片更像是一首散文诗,故事逻辑不清,情节经不起推敲,以往姜文的冷幽默“话唠”和抖机灵在故事性方面的表达似乎也成了画蛇添足。(这也是姜文这次被认为“玩脱”的重要原因)

但口碑上的两级分化,其实也能说明《邪不压正》在很多影迷心中确实有其可取之处,这也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因为我们从《邪不压正》看到了姜文的“梦”,在他的故里——北平,而且是在民国,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改天换地的时代,那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即将迎来希望的时代。

李天然承载着姜文个人的梦,他的艳遇夺魂摄魄,他的初恋温暖动人,他的动机纯粹直接,他的情感热切而真挚;而蓝青峰承载着姜文在乱世中的豪杰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家国情怀爆棚,并不断“传承”这种使命感!

影片虽然讲复仇,但整体明媚向阳,铺洒希望。商业化的表达下,其实还是讲着一个姜文臆想的世界,一个他做着自己英雄梦的世界。

记得《一步之遥》上映后不久,骂声一片,作为姜小军的脑残粉,我仍旧不遗余力地为他的新片在有限的圈子奔走推荐,有朋友看完后很奇怪,问我你这么卖力图个啥,你是真看懂这电影的剧情了?

我不记得怎么回应的了,其实到现在还是那个观点,不管怎么骂陈凯歌,骂姜文,骂随便第几代哪个导演,说你剧情看不懂就是渣,说你形式大于内容就是垃圾,那我还是认为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是传世神作。

这部《邪不压正》上映不久也是掉分掉的快,我本以为姜文又玩大了,今天看完觉得,他在电影技巧、花样其实已经收敛很多,即便如此,开头的几个转场和酣畅淋漓的格氏剪辑,还是让人不禁感慨,这TM才叫电影啊!不管你们认为《熔炉》《素媛》《药神》题材多好多卖座,现实主义就是有那么多局限性,很多导演就是没有足够天赋拍出姜文电影里的大师级镜头来。

没看电影之前见很多影评说姜文这次又是各种隐喻,搞得隐喻太多都是他一个人在玩,其实那都不叫隐喻,叫考据癖,叫讲究,人家分分钟就来些你不看书就不懂的典故,你见哪部抗日神剧考据出那么多典故来的,这是多少年的沉淀。当然了,这些也是好多影评人说的,现在很多影评人爱发观后感,因为观众也爱看观后感,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自成影评派别,所以人家美国有专业的影评人协会我们没有。姜文就是拿影评行业开涮,影评人自己要真动了气,那不显得自己正好被姜文戳中痛处了么,做人其实有多少墨水就应该有多大气量。

纯谈影片,有好些点值得一叙:1、电影台词中设计了很多英文、法文、日文,甚至文言,可能由于后期翻译配音的缘故,其实丧失了原台本的很多趣味2、李天然关巧红上房,像极了太阳照常升起里房祖名和疯妈的对话3、饰演根本一郎的日本演员泽田谦也就是当年《鬼子来了》里的陆军军官,这么多年发福得快认不出4、《葛利格索尔维琪之歌》变奏又被姜文反复运用,他是有多爱这首曲子啊!想当年星爷在《少林足球》也用过,俩人都是我偶像,从这点回想《一步之遥》里的茶花女选段,可以看出姜文对歌剧的理解和音乐功底很深5、姜文再一次在电影中展示了他对女人的脚的理解,从李天然和关巧红的调侃来看确有“性”的意向,犹记得周韵的脚和那双黄须子的鱼鞋6、姜文用的一套电影工业体系应该和现在主流的国产电影工业体系不是一路子的,时空转换的淡出恐怕没几个人在用了,甚至还敢用断片淡出,不过只要有用,什么技巧都是对的7、李天然、朱潜龙、蓝青峰三人初次见面在场面调度上是三角的解构,有强烈的元素互动,三角解构在本片中用的非常之多。

再来说说剧情,本片真的戳到很多拖延症患者的痛处,主题一句话扎心:复仇根本是不需要理由的,你只是一直在给自己设置障碍,你就是一个胆小鬼——来源于关巧红的一句台词,一针见血点破多少胸怀大志的人此时此刻的困境;廖凡是真男神,不光是演技的问题,最后一场决斗,朱潜龙提议用师父教的以外的招数,结果李天然和朱潜龙像小孩子打架一样掐眼睛、扳手指、撞头,如此不堪的画面却被拍的行云流水,堪称武侠片中的另类,然而正是这样的招数才真的拳拳到肉,生死相搏。

最后俩人的结局让人唏嘘,唐凤仪在日军攻陷北平时的纵身一跃,其实是民族气节最后的遮羞布,而真正《侠隐》的却是关巧红,只见彭于晏跃上屋顶,眼见关巧红瞬间湮没在视野里,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由悲从中来,纵然此刻残阳如血,关山如铁。

犹记得初中语文老师喜得千金,取名“卢隐”,遂觉得这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不如相忘于江湖,且为快哉。

隐喻

1、影中的子弹暗示的是资本对人的侵蚀,正如日本人手中的刀,是弑师的刀,也同样被廖凡用以弑师,而彭于晏可以在正视的情况下躲开子弹(即便枪口顶着脑门),却无法在奔跑(背对)的时候躲开,也许正是民国时期大环境下的资本入侵,人无法阻止社会的整体转变,也逃避不了,而这一部分在之后姜文出行前,女管家交予他三枚子弹时亦有体现(女管家说带着防身,姜文问哪里来的,女管家答平日攒的),全片背景处于民国,在这样物欲横流年代,却无任何金钱出现,也算是印证。

2、主角的美国父亲一直希望保全他的性命,而中国爸爸却在一直利用他的仇恨,暗讽。

3、彭于晏曾对裁缝说道,医治小脚很简单,难处在于康复;此中的小脚,即可见为封建意识,表面上的推翻封建是很简单的,而从心中彻底消除封建却难。

4、女主的小脚是由彭于晏从美国带回的技术治好的,而其后在屋顶时,彭于晏也笑过女主让其每天用一小时,就老老实实一小时,也是暗喻民国时的推翻封建,不过是将人民对于封建主义的盲从,转而变为了对资本主义的盲从罢了。

5、廖凡在打进姜文家中的时候,对已被杀死的女管家说道,你平时也是这么勇敢吗?此节暗讽对于把个人崇拜(封建主义)当成信仰的乖乖羊们,在所信之物、人,面临溃败时所爆发的惊人能量,几千年封建的根深蒂固,祛除岂为朝夕之功,而女管家所言的:你知道他是谁吗?这个谁在别人眼中却是一文不值。

6、廖凡在与彭于晏最终决战时,陷入绝境的第一反应不是捡起地上的枪反击,而是爬上屋顶;全片中,只要主角是以一个中国人、复仇者的身份出现,镜头就是在屋顶,而彭于晏自身也只用中文说过 胆小鬼,勇士这个词一直是warrior,也许在当时,汉民族并不能给人以自信,洋却可。

7、在彭于晏与廖凡的最终交锋中,廖凡说到8秒以后便结束了,倒计时8秒过后,地上躺着两败俱伤的正与邪,而原本坐着的日本人却不见了,映射八年抗战。

8、在彭于晏救下姜文后,姜文说我不能算作你的父亲,彭于晏想到自己的师父及美国父亲已经离世,便问 那谁是我父亲,姜文答 你该找个儿子了,我想我们的国家也曾到处求师认长,到了今天,不该再找父亲了,而是拥有了找儿子的能力。

9、回想起片初,主角一家因为物欲被害,而主角却也被资本的代表人(美国人)所救,如此看来,暗线的主角应是与明线相同,彭于晏在暗线里所扮演的就是国家及民族的近代史。

中午看的电影,到这个点只能回忆起这么多了,这部确实不如让子弹飞,因为脱离了电影的一次性娱乐属性,姜文的电影值得多看多悟,可不应使得观众疲累,没人该为理解别人的想法而付出精力。配乐不错。

如果真的要说这部电影想要表达什么,至少在我目前只看过一遍的情况下,我认为它想表达的就是导演抑或编剧可以在一部电影内安插两条故事线的能力吧,也就是装逼;只是可能没装得太好就是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4